主页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米乐官方网站金融app官网金融资讯中国金融新闻信息网中国金融信息安全市场:支付方

  金融信息安全是指在金融领域内,保护各种形式的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米乐官方网站、使用、泄露、修改或破坏的一系列措施和实践。它涵盖了金融机构、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保险公司等各种金融实体,以及它们处理的各种敏感金融数据、客户个人信息和交易记录。金融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确保金融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 。

  金融信息安全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包括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金融数据安全定级等。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是针对个人金融信息制定的标准,其目的是确保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在金融数据安全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指导文件——《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分级指南》(JR/T 0197—2020)。这份标准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帮助它们确定数据保护的重点对象,并合理地分配用于保护这些数据的资源和成本。同时,JR/T 0158—2018证券期货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引也对金融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定级。具体来说,对于个人金融信息,根据其敏感程度被分为三个类别:C3类信息属于最高级别的4级数据,需要最严格的保护措施;C2类信息则被归为3级信息,要求一定的安全防护;而C1类信息则属于较低级别的2级数据,但仍需进行适当的安全管理。

  金融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金融业务的电子化,金融机构开始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金融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金融机构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到了21世纪初,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支付的兴起,金融信息安全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的金融信息安全公司和技术服务提供商。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金融信息安全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

  金融信息安全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基础硬件和软件,其中基础硬件包括芯片、内存等设备,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这些基础设施为金融信息安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而在应用层面,金融信息安全是根据金融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将密码学、密钥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应用安全协议和事务处理等信息安全技术运用到金融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中。此外,下游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等,米乐m6官方网站也包括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10.79亿人,普及率高达76.4%。同时,网络支付用户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至6月已达到9.43亿人,相比2022年12月增加了3176万人,占所有网民的87.5%。随着互联网使用和在线支付的广泛采用,数字身份信息作为数字金融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挑战。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个人敏感信息,如交易记录和用户个人信息等。与此同时,由于数字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金融数据的产生和积累速度也在加快。然而,在当前环境下,金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导致数据泄露、篡改和勒索事件频发。这些问题催生了一个庞大的非法数据贩卖市场,对用户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支付习惯的转变,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经历了显著的增长,这也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网站数量的激增。这些网站在金融领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也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细分领域。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0月为止,我国已经记录在册的互联网金融网站数量总计为77,932个。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中,有超过五分之一(即21,371个)的网站被发现存在异常情况。此外,数据显示,在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近四分之三(即76.08%)的平台已经停止运营。这反映出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络安全管理的严格程度,以及监管机构对维护用户利益和金融稳定性的重视。

  据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互联网金融网站已发现的漏洞总数为1785个。在这其中,高危漏洞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达到63.14%。而在移动应用(APP)方面,共发现了2,161个漏洞,其中30.77%属于高危级别。在所有类型的漏洞中,最常见的是sql注入和命令执行类漏洞,分别占漏洞总数的21.1%和16.2%。这些数据揭示了互联网金融平台所面临的严峻网络安全挑战,并强调了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性。

  2022年上半年,我国网络安全头部企业奇安信、启明星辰、深信服和天融信四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之和已超过市场总额的四分之一。其中,奇安信是国内信息安全行业市占率最高的企业,其在2021年占有国内信息安全市场近6%的份额。此外,深信服和天融信也是网络安全行业的主要上市公司。

  金融信息安全行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保护金融信息的安全,防止金融犯罪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这些政策通常包括对金融机构的数据保护要求、网络安全标准、信息披露规定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例如,美国有《金融服务现代化法》(GLBA)和《健康保险可携带性和责任法案》(HIPAA)等法规,欧洲则有《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这些政策旨在提高金融信息安全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多样化,黑客们利用各种漏洞进行渗透、数据窃取等恶意行为,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据统计,近年来针对金融机构的网络攻击事件数量持续上升,其中不乏重大的数据泄露事故。其次,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更加复杂。由于金融业务涉及大量的敏感信息,如个人隐私、交易记录等,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引发信任危机,对金融机构的声誉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制约金融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各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网络安全立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空白地带,导致企业在应对安全事件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人才短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金融信息安全领域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来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目前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且培养周期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另外,由于金融行业的竞争激烈,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往往忽视了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一些小型金融机构甚至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部门或人员,使得其信息系统面临更大的风险。

  当前,非传统金融活动形式如电子支付(如支付宝、财付通)和互联网基金(如余额宝)、P2P借贷等新兴模式正在迅速崛起。这些变化在推动金融服务更加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型攻击手段如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DNS(域名系统)劫持、勒索软件以及软件供应链攻击等开始瞄准金融领域。这些安全威胁与传统的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对国家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触及到了国家经济命脉的核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兴起,金融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强监管和技术创新,推动金融信息安全行业的持续发展。未来,金融信息安全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金融信息安全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